 |
感染人類乳頭瘤狀病毒(Human Papillomavirus - HPV)是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。人類乳頭瘤狀病毒(HPV)的感染是非常普通,而主要傳播途徑是透過性行為,亦可由皮膚直接接觸傳播。香港與世界各地相若,普通受感染的高峰年齡是26-30歲之間,當中每5名有性生活的女性便有1人受感染,31-35歲之女性則大約每8名便有1人受感染,51-55歲亦佔10%。 |
|
一般若受HPV病毒感染會由免疫反應自然消除,但當HPV持續性感染時,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子宮頸癌。直至現在,已知的HPV類型有200多種,而引起手足部位的普通狀之HPV是與喉部或生殖器官的HPV是不同,影響男女生殖器官的約有40種,生殖道的HPV可分為「低危型」(如HPV6及11會引致疣,但不會形成子宮頸癌)或「高危型」即「致癌性」,現時大約有15種HPV(如HPV16, 18, 31, 45, 52及58)可列入「高危型」,最終可能進展成子宮頸癌。 |
|
如感染到高危型HPV,並非等同患上子宮頸癌,因大部份健康的人,身體可能能夠自行清除這病毒,但倘若持續性感染高危型HPV,就會增加引致癌症的機會。 |
|
根據資料顯示,近乎所有子宮頸癌成因均與HPV病毒有關,當中約有70-80%是由HPV16及18所引致,所有現有的疫苗亦是針對HPV16及18類型而研製。 |
|
|
 |
|
|
|